张立平 官方网站

http://zhangliping.zxart.cn/

张立平

张立平

粉丝:3133605

作品总数:175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张立平,现工作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福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色彩的魅力和本体的价值——张立平艺术解读


/贾方舟

 

立平到厦门工作,转眼已经七八年了。在内蒙的时候,他在师大任教,我在美协工作,不断有展览活动,也就不断会看到他的新作。之后,他到了厦门,离得远了,有好久没有看到他的作品了。最近,他要出画册,寄了他的新作光盘来要我写点文字,一下子看了他近年画的好多画,真的有些惊呆了。前些年赵九杰从内蒙到厦门,画风骤变,品格大升,大有茅塞顿开之感。今又看立平的新作,深感他的艺术潜能又一次得到释放,他驾驭色彩的能力再一次得到验证,有些作品,不夸张地说,已无可挑剔。他虽然不事声张,但作品已经摆在那里,不怕没有人赏识。

 

张立平原是内蒙古中青年油画家中的骨干力量,早在第七届全国美展(1989),他的作品《剪羊毛》就曾获铜奖。之后他做了妥木斯的研究生,在油画技艺上进一步深造、提高。在调往厦门之前,艺术上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风格倾向。到厦门以后,生活环境、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北方草原到南国海滨,反差甚大。在北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而在南国却四季如春,满眼的色彩,青翠而饱满,强烈而浓重,立平凭借他对色彩的敏感,获得了许多与北方自然环境不同的新感受。这些感受清晰地记载到他的作品中,使他的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深刻变化。

 

立平的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后期为他的早期阶段,以《剪羊毛》为代表,注重草原生活气息的渲染和蒙古族形象的塑造;90年代是他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个阶段奠定了他在艺术上的基本取向。虽然牧区生活依然是他持守的主题。但这一阶段的明显变化是从表现对象转向对油画自身的理解、体悟和研究,也即在艺术本体的意义上向前迈进。

 

在早期阶段,色彩既不是立平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构不成他艺术的主要手段,这从《剪羊毛》中不难看出。而在90年代的作品中,色彩逐渐成为他艺术的主要语言,也是他的艺术的中心课题。草原题材没有变,但不再注重情节性和生活气息的描绘,作品图式也相对稳定,一般都是三五个人物撑满画面。所不同的是,作品所传达的不再是单一的草原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深厚又凝重的艺术气息,而这样的艺术效果基本是由他那些丰富斑驳的色彩所达成。他的导师妥木斯的艺术观及其在色彩上的功力和修养,无疑对他的这一转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到厦门后所产生的这批新作,可以视为他第三阶段的产物。如果说长期表现所熟悉的草原生活已经显得有些麻木,那么,可以说,正是南国的自然环境重新焕发出画家的创作灵感。他的一大批风景写生成为他尽情施展艺术才智的自由天地,90年代逐步积累起来的艺术素养在自然的激发下转化为一种本能和直觉,并且在转瞬间倾泻到画布之上,使他更为轻松地驾驭色彩,更为主观地表达的意象,用笔的率意、敏感,用色的大胆、准确,充分展示出油画本身应有的绘画性魅力和作为一个色彩艺术家的高超技艺。特别是其中一些精彩之作,把它们放在百年中国油画的发展中去审视,也堪称佳作。

 

这一阶段的创作,立平虽然仍以草原为主题,但进入到这个阶段,已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题发挥而已。如果与他90年代的作品相比,就不难看出,那时的作品虽然注重色彩的运用,但还是以形象的塑造为依据。而在近年的作品中,形象已退居到次要地位,甚至在许多作品中抽象因素已经上升为主导因素。例如《正午》、《夏之歌》、《(人物17)》等,虽然形象还是蒙古族姑娘,但画面的情调和色彩感觉已经和草原无多关系。而且,在过去作品中的色彩关系是在“形”的限域内完成,而现在的“形”已经隐盾在色彩的结构之中。在作画过程中,画家的主体精神通过油画本体的视觉魅力得以充分显现;同时,画面在饱满、强烈、绚烂又和谐的色彩关系中又使观者在视觉上获得充分满足。

 

长期以来,中国油画的主流都是以造型为第一要义,而对于油画自身的色彩优势却忽略不计;而油画的功夫化又使油画应有的表现性和绘画性愈来愈弱。张立平的新作正是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缺憾中显示出它的价值,显示出它应该得到首肯的充分理由,这种立足于油画本体意义上的重建,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以便在当代文化情境中,依然能保持油画色彩的应有的魅力和油画本体的应有价值。